Mini背光源类似于最初传开始的背光源-底背光;光源均匀布置在背光源底部,从背光源产品底部,以垂直于扩散膜(发光面)的方向出光。区别在于Mini的晶片为倒装蓝光晶片(传统底背光为普通晶片,需固晶打线)+OD或荧光膜转换为白光,功能上Mini LED背光源增加了区域调光(Local Dimming)效果,色域NTSC更广、结构更为复杂;
底背光:胶框、PCB、芯片、扩散膜、PIN(有些产品无PIN)。
全局调光:所有LED统一亮度,无法分区控制。
Mini背光物料组成有:铝框或铁背板、胶框、PCB、蓝光倒装芯片、扩散板、均光膜、增亮膜。
直下式设计:灯珠直接位于面板下方,混光距离(OD)可压缩至0mm,模组厚度<3mm。
动态分区调光:通过LocalDimming技术实现1,000,000:1动态对比度,暗态亮度<0.001nits。
参数 | 传统底背光 | MiniLED背光 |
光源类型 | 普通LED( 正装,需打线 ) | 倒装MiniLED( 免打线,散热更优 ) |
结构复杂度 | 简单( 胶框+PCB+扩散膜 ) | 复杂( 集成光学膜+分区电路 ) |
对比度 | 1,000:1( 全局调光 ) | 1,000,000:1( 动态分区控光 ) |
色域 | NTSC72%( 普通荧光膜 ) | NTSC>120%( 量子点膜 ) |
厚度(OD) | ≥10mm( 塑料导光板 ) | 0mm(玻璃基直贴设计,厚度<3mm) |
结构复杂,发光均匀,亮度高,可分区管控点亮及高动态对比显示DHR,高色域(QD膜:NTSC≥120%、荧光膜≥85%)、颜色一般是白色等。
高亮度:HDR模式峰值亮度>2000nits,强光下细节清晰。
高色域:量子点膜实现NTSC 120%,色彩覆盖比传统方案提升60%。
超薄设计:玻璃基板(OD=0)厚度仅3mm,适配折叠屏/卷轴屏。
精准控光:动态分区调光(Local Dimming),暗场亮度趋近0nits。
长寿命:无机材料+铜基散热,寿命>10万小时。
效果主要靠芯片发光及所搭配的膜材来实现的,影响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产品的高度H、芯片的间距、芯片的发光角度。
如图:单从扩散板表面的效果来看光是不均匀的,需要搭配相应的均光膜等光学结构;
业务热线:杨经理 18038000398
刘小姐 13392189905
采购热线:王小姐 13723469740
售后热线:韦先生 13380377015
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